翻译那些事儿

关于口笔译这一行,近几年,随着招商引资、外贸、商务活动日趋频繁,很多大型国企、民企会务和商业谈判活动增多,也增加了对口笔译服务的需求。乍眼看去,市场疾速扩容,从业人数多了,竞争者多了,应该越来越规范,但我感觉得到这个“圈子”仍有点乱。

仅会一门外语并不代表能做翻译
作为会议活动策划和执行的负责人,我常常要面试一些口译人员来服务一些国际会议。常常有许多海外归国留学的人员也投入这行,纷纷投简历应征这些工作。

我和这些所谓的译员面谈后,感觉听力都不错,语感比较强。但有的海归虽然在海外生活多年,但外语并不是科班正统出身,有时可以听出是在打工地方跟当地人学的,口音、语法和用语都过于随意,没有章法,没有逻辑性。

即便如此,这些刚刚投入到这行的”海归”们,仍旧认为自己能够胜任做一些高级的会议口译甚至同传。其实翻译真不是会一门外语就能胜任的,他需要经过专业的训练。即使使用母语,要求你在短时间内准确理解并复述别人讲的一小段话,都不容易做到,更何况要让译员在理解、复述的基础上,转换成符合听者思考和语言、文化习惯的外语。

所以其实“外语”和“翻译”是两个专业,有好的语言基础不一定能做翻译,还需要具备信息转换能力和宽广的知识结构。当然,有的不设门槛的翻译公司,会将这些没有经验的会外语的“海归们”外派给客户,负责重要会议的翻译,后果当然可想而知。

“杂牌军”扰乱市场
同传是口译里要求最高,难度最大的口译类型,要求译员具备极强的语言能力、应变能力、极强的专业技术背景、知识面以及自我的学习能力。因此专业同传的费用是非常高的。

但也有不少口译“杂牌军”为了挤兑“正规军”,不择手段,扰乱口译市场秩序。
听说有的“野同传”认为只要有原稿,照着念就能胜任,因此对于这些“野同传”来说觉得没有难度,跟客户说1天同传不需要配备2名,1人/天就能做下来,费用可以少一半,有时还能给客户好处。这样直接抢了“正规军”的市场,且让不懂的客户误会真正专业的口译,随意压低价格或请野口译来做同传。

听到这些故事,都觉得哭笑不得,还是希望“杂牌军”能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,提高服务门槛,否则你们自己不保护自己,结果吃亏的还是自己。

Related post